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跨国企业在决定其经营战略时的主要依据就是财报,露华浓和卡尼尔先后退出中国均是由于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
本土品牌的挤压
露华浓已进入中国37年,在中国各地布局了50多个城市,渠道网络已经基本建立,但露华浓中国业务仅占其全球业务的2%左右。
从事快消市场研究的凯度中国消费者指数发布报告称,露华浓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决定了其今天的退出,“露华浓在中国的业务只触及一二线城市,面对竞争对手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积极的线上线下活动,露华浓显得很安静。”2013年,露华浓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均出现负增长。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的卡尼尔起初借助“小护士”的渠道表现并不差,但近年来由于定位不清、缺少亮点,使得一些市场的份额下滑也比较厉害。
本土品牌的崛起也是外资品牌受挫的一个原因。四川省绵阳市化妆品代理商联合会秘书长李涛称,在过去十年中,以销售本土化妆品为主的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每年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本土品牌的蓬勃发展确实加剧了大众化妆品市场的竞争。
原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昨日也向早报记者表示,除了本土品牌增多,销售渠道也在变化,“露华浓和卡尼尔集中的商超渠道近年来增长有所放缓,在势头向上的专营店、电子商务领域,外资品牌并不占优势。”
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5月,跨国化妆品公司品牌(不包括大宝)的市场占有率为57.9%;而到2012年5月,市场占有率已掉到44.5%。主要品牌如玉兰油、妮维雅、旁氏、露得清、卡尼尔等市场份额都在下跌。
经营策略的考量
在李涛看来,眼下外资品牌的日子虽说不好过,但相对于中国本土品牌,无论是卡尼尔还是露华浓的市场表现都算不上很差,“如果按照它们的退出标准,很多本土品牌都要退出了。”
“外资企业选择退出表现欠佳的区域或品牌,是为了给更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或品牌腾空间、挪资源。”李涛称,这只是出于一种经营策略的考量。
在筹划暂停卡尼尔在中国经营的同时,欧莱雅去年9月还收购了国内“面膜第一股”—美即控股,进一步补充其在大众化妆品领域的品类。针对卡尼尔退出一事,欧莱雅发布声明称,“我们相信,这将使我们的大众化妆品部能够集中力量发展两大领导品牌—中国第一大美妆品牌巴黎欧莱雅和第一大彩妆品牌美宝莲纽约。”
日化营销专家谷俊称,从以往经验来看,日化企业退出品牌或领域都有先例,如宝洁曾将旗下品牌蜜丝佛陀退出中国市场,汉高也曾退出中国洗涤用品市场,“退出只是在消费市场下滑时期采取的一种资源优化措施。”
对于大多数本土品牌来说,在消费下滑之时可以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大多数本土品牌目前都是单品牌运作,压力再大,也只能做下去,品牌退出就意味着退出市场。”李涛说。
不过,由于品牌存在培育期,在企业发展初期,单品牌运作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葛文耀称,“如果在销售没达到一定规模时发展多品牌,只会分散资源。”上海家化旗下的佰草集品牌也是在推出7年之后才实现盈利的。
潮流阁科技|360化妆品网|潮流阁商城|潮流街|手机版| 360化妆品论坛 ( 粤ICP备05017281号-1 )
GMT+8, 2024-12-22 21:12 , Processed in 0.0212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