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永远是女人最本质的东西。不管她从事哪种职业,女性,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身份,造物主赋予她的特质与男人是截然不同的。我始终认为,只要一个女人身上有水的特质,那么,她基本上就不会难看。
美这东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具有非概念所能确定的多义性,活泼性和不可穷尽性”(《华夏美学》李泽厚)。像千千万万个类似词语的产生一样,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美字,由“羊和大”组合而成,古人以羊大了就洁白、壮实为美。由此,借物来表示抽象的美的含义造了这个字。外表美,对人来说,就是相貌长得漂亮;衣着得体,这样的人就美了。而我个人对美丽的理解是,美是自然形成的,它不只是外表美那么简单,其中还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美和情感有关。比如一个外表长得并不出众的人,如果气质良好、性格可爱,会使人对她产生一种美好的印象。其次,美是有时代和地域上的差异的,比如汉代的赵飞燕、唐代的杨贵妃以及西施、貂婵等,这些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美女,她们的美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在唐代,中国是一个发达富裕的国家,唐代的服装跟其他朝代有很大的区别,那个时候由于它的文化以丰腴为美,以雍荣华贵的体态来表现中国女性的美。但是,在历史上,只有唐代一个朝代有如此的审美观,多数朝代还是以瘦为美,因此几千年来,美是不一样的事物。今天中国女性的形象应该具有国际化,但这个国际化应该能够体现东方女性、中国女性神韵的美,能够吻合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念。美是有时间性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外,美还有地域性,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使人们形成不同的审美观。以美国人为例,他们处处追求个性,绝不会拿林黛玉做美丽的标准。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女性典型的美”?是不是有了现代“中国式美女”就可将“一面风情深有韵”、“态浓意远淑且真”的古典美抛诸脑后?非也,“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芙蓉如面柳如眉”、“胭脂桃颊梨花粉”仍是中国人最向往的美。
由此可见,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国美女的标准依旧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水,永远是女人最本质的东西。不管她从事的是哪种职业,女性,毕竟是一种特殊的身份,造物主赋予她的特质与男人是截然不同的。我始终认为,只要一个女人身上有水的特质,那么,她基本上就不会难看。
具体到化妆专业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化妆来表现女性的美呢?首先要从脸部开始。脸是一个人容貌美中最基础的部位。中国传统审美观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三庭五眼”的说法,说的是人的面部的纵向和横向比例关系。凡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画出的人物脸型都是和谐的。脸占据头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看一个人,远看,先看到外形轮廓,走近了,才看到五官、肤色……脸的大小形状往往影响了人们对他人的初步判断。比如说年轻的女孩,脸颊是丰满的;年老的妇人,脸颊部分大都是凹陷下去的;圆圆的脸往往比较可爱,方脸比较敦厚,而倒三角脸则给人成熟的感觉;化妆的时候,通过对脸部的修饰,可以弱化或强化某些印象。
根据亚洲人脸型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8种类型:三角形脸型、卵圆形脸型、圆形脸型、方形脸型、长圆形脸型、杏仁形脸型、菱形脸型和长方形脸型。其中,鹅蛋脸(瓜子脸)是代表“中国美”的标准脸型。不仅中国人这样看,外国人也这样看。最适配中国人五官的脸型便是上面大、下面小,颧骨、腮部轮廓结构比较柔和。这种脸型从正面、1/2、3/4、俯视、仰视等各个角度看都是比较好的。在整体形象的塑造上,如发型、化妆等,都具有很大的优势。而每种脸型发展到极致,都不容易修饰,只有用正确的化妆方法去尽量修饰。因此,我在为刘晓庆化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自然也是她的脸。那个时候,刘晓庆已经40多岁了,她要在《武则天》这部戏里,从一个少女演到老年,化妆的难度很大。我就运用自己过去学到的知识,借用少女的脸型特点,使刘晓庆的脸变得圆润、饱满。在设计《火烧阿房宫》人物造型时同样如此。当时,刘晓庆一人分饰三角,其中17岁的公主夷佶和26岁的妓女任姜两个角色最能说明脸型的改变对年龄和角色的影响。公主年纪较小,是饱满可爱的脸,我给她用生丝纱把眼睛撑得圆圆大大的,眉毛也画做平眉,通过色彩对比,将下巴下的暗影慢慢往上接,控制下巴的长度;额头用暗影慢慢衔接到接近眉毛的位置,再用刘海掩饰,这样脸的视觉效果看起来就比较圆润、饱满而柔和。而任姜是长脸型、高颧骨的风尘女子,我给她用了高挑眉、丹凤眼、扁扁的鲇鱼嘴,用阴影打高颧骨,把脸拉长。这样通过结构的改变,两个角色完全塑造成不同的两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