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360化妆品论坛--美容化妆品论坛 美容博客 美妆论坛 护肤论坛 返回首页

luntan360xh的个人空间 http://blog.360xh.com/150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本土日化齐涨价求生存

已有 867 次阅读 2014-1-2 14:31 |系统分类:代理商.知识角 | 终端渠道 , 日化行业 , 涨价 , 护肤品 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美妆微博  

  据了解,2011年1月起,许多国际护肤品企业(品牌)陆续涨价、提价,幅度在5%~10%之间;3月底到4月初,商场指所有知名日化品牌(飘柔、汰渍、力士、奥妙、夏士莲、澳雪、立白、纳爱斯、樱雪、六神等等个人洗护品牌)都将涨价5~15%(终端卖场涨价一般需要几个月通知申请),而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日化巨头同时涨价,被怀疑“联合垄断,集体涨价”。有商场负责人表示:“这次涨价涉及的品种、品牌相当多,如此大规模还是第一次见。”

  “联合垄断,集体涨价”面对这大件事。广东省物价局表示将调查;更有新华社连续发文质疑日化行业巨头集体涨价。一时间,各种媒体纷纷对日化涨价事件开展“讨伐”,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网民”的跟帖表示为理解与支持,更不可思意的是“网民”不太关心日化涨价,而是将“矛头”指向汽油、房价、食品等疯狂涨价。

  “联合垄断,集体涨价”?个人认为,不可能!具体理由如下:

  中国日化市场是个规模不大仅2000亿元的市场,但是企业4000多家20000多个品牌,市场竞争非常充分,销售规模接近或超过100亿的企业依次有“宝洁、立白、纳爱斯、联合利华、欧莱雅”等5家,其中最多一个企业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19%左右,亚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12%左右,根本不存在“垄断”。就是所谓“垄断”,也只是某一品类的垄断,如洗发水品类宝洁第一,防脱功能洗发品类霸王第一,护肤品类欧莱雅第一,洗衣粉品类立白第一,洗衣液品类蓝月亮第一,肥皂品类纳爱斯第一…… 因此,消费者有非常多的选择,这些企业无法真正实现“垄断”。

  宝洁与联合利华、立白与纳爱斯,这些企业基本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因此,“联合垄断,集体涨价”是根本没有可能的事情。个人认为,宝洁与联合利华“涨价”是根据其投资回报率目标“主动”进行,而立白与纳爱斯100%是搭车“被动”涨价——如果媒体或政府部门去看看这两个100亿企业的“利润”水平,你们就知道他们是不是应该“涨价”。据行业坊间传说,立白集团(核心产品:洗衣服、洗洁精)只有保持100亿销售规模,才能够保证其营运“不亏损”;而把肥皂、洗衣粉卖到了没有水的地方的纳爱斯(核心产品:肥皂、洗衣粉),据说其利润只有3-5%。其实,以立白与纳爱斯为代表的中国日化企业,即使许多企业有利润,基本也是“节省”而来的,如“节省”科研费用,“节省”消费者沟通费用,“节省”人工费用,“节省”许多许多费用而来,你懂的。

  如此看来,立白与纳爱斯他们就是“规模巨人、利润侏儒”。面对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这些“品牌大鳄”,他们根本不可能与他们坐一个桌子上“话事”。如果事情真正是通过“涨价”获取高利,那也只有宝洁与联合利华这些“国际巨头”能够实现。

  对于“成本上涨”引起的提价话题,正如纳爱斯董事长庄启传所言:“本土日化洗涤企业总是‘被提价’。”面对强势的外资日化品牌,本土日化企业大都硬撑而不敢提价。

  本土日化,主动涨价“自救”才是生存之道

  大家知道,中国日化市场90%的利润被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这些“国际巨头”拿走,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品牌)多年来一直在二三线市场玩“低价战”,许多企业生存、发展艰难,所以自2003年至今,先后有小护士、羽西、舒蕾、美涛、风影、顺爽、大宝、丁家宜等名族品牌被外资“收购”,更有许多小企业(品牌)半死不活,乃至消亡不见踪影。如今,原料辅料成本、包装容器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广告成本、营销成本等等,涨、涨、涨,什么都涨了,就是日化产品没有涨,原本“硬撑”的中国本土日化,你凭什么抵抗疯涨的CPI?又是如何给员工涨工资、交福利?如何为社会贡献利润?企业如何能够生存、发展?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主动涨价“自救”——只有适度规模,适度利润,企业才能够持久、健康发展。本土日化,主动涨价“自救”才是生存之道!

  没有利润,你拿什么做广告?!日化行业是个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饱和的状况,产品销售非常依赖“明星广告”的引导与拉动,因此,有大量“明星广告”轰炸的企业,其销售规模与利润都是可观的。据CTR统计,2010年投放广告最“给力”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化妆品/浴室用品、交通、饮料。中国各大投放广告的“企业大户”中,宝洁公司以341亿元的广告花费占据中国广告主首位,欧莱雅力、联合利华成为第二、三大广告主。美国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Media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宝洁连续第八年成为支出最高的广告主,2010年该公司的广告支出为3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7.7%。

  还有,目前中国以“自然堂、珀莱雅、丸美、相宜本草、美素、美肤宝、欧诗漫、娇兰佳人”为核心的本土品牌“G8”阵营,这几年一直在“广告”上血拼,结果是品牌与销售同时上扬,这个非常值的“洗涤”企业学习、借鉴。

  传播即营销,营销即传播。面对诸多外资企业每年高达10—30亿元的巨额广告营销投入,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只有几百万到几千万(较少几亿企业),根本没有能力与外资企业抗衡。所以,如上海家化葛文耀董事长认为,上海家化只有保证“传播费用”能逐步提升到10-15亿元,如此才有机会与外资全面抗衡。

  没有利润,你拿什么做研发?

  大家知道,2010年,广东化妆品工业总产值达1200亿元居全国首位,主要得益于广东化妆品行业“产业链”的完整性。但是,相比浙江、上海、江苏等在护肤、彩妆产品上的高利润,广东的洗护类产品“利润短板”是广东化妆品企业的一大问题。而普遍存在的重销售、轻研发,重生产、轻检测等现象一直广受诟病。

  产品技术开发、专利,包装容器开发、专利,消费者调查与测试……这些能够形成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与持久发展力的“知识产权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利润微薄、生存困难”的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自然只能够“节省”这些费用,久而久之,产品与市场竞争力下降,只能够是在低附加值产品“泥潭”里挣扎。另外,全国布局扩张的许多“洗衣粉”生产厂,将如同国产CRT电视生产线一样,最后成为企业的负担。

  苹果之所以战胜诺基亚,成为“智能手机”第一品牌,是因为其通过技术革命改变了手机的游戏规则;外资平板电视之所以再次战胜国产电视,是因为其通过技术革命彻底抛弃了CRT电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设计”也是一种生产力,“商业模式”是企业第一生产力。技术给力、设计给力、模式给力。

  新技术、新材料、新包装、新产品,是企业远离低价格“泥潭”,获取合理利润的根本,是企业持久竞争、发展的保证。否则,一条路走到黑,最终不是被收购,就是自己消亡。

  没有利润,你拿什么做终端?

  大家知道,一个完整成功营销,是“渠道、终端一体化”。即通过“营销渠道”解决产品物流、建立网络,通过“营销终端”解决产品信任、达成销售。否则,企业产品只是发生“移库”(代理商),而没有真正推广、销售到消费者。

  而目前,中国大部分日化企业均是流通销售,而没有真正做到终端销售。所以,企业(品牌)销售基本是靠广告拉动、代理商推销,与消费者基本不沟通、不互动,还是以“代理商”为中心的操作思想与行动,企业(品牌)的命运依然掌握在“渠道代理商”手里。

  其实,所有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均知道“终端”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产品利润薄而“囊中羞涩”,根本无法支付、维持大型卖场终端的烦多、高额费用(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节假日赞助费等等10多个),相比高高在上的“商超”渠道拥有者,大部分本土日化企业是弱势,没有“话语权”,只好眼睁睁看着“财大气粗”的外资品牌瓜分、包办终端,最终本土品牌均难以与外资在终端渠道匹敌。

  因此,习惯致力于开发低端市场,走的是价格优先路线的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自然没有利润去做终端!自然没有钱去请专业“商超”渠道人才。

  郎咸平在2010年12月广东卫视“化妆品业,外资猛于虎!”一个专题上讲到,中国化妆品行业太小,国家不会保护也不会支持,完全需求民族企业自己与国际外资企业竞争。的确,相对其他行业,许多“风投公司”认为中国化妆品企业普遍存在获利能力偏弱的情况,因此对中国日化行业关注度不高。

  所以,当面对各种成本上扬的大环境下,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应该主动涨价“自救”——只有适度规模,适度利润,企业才能够持久、健康发展。而“技术涨价”、“专利涨价”、“新产品涨价”是“自救”的最好办法。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换一个
匿名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温馨提示

第十九届中国美容博览完满落幕
第十九届中国美容博览完满落幕
第19届博览会延续上一届三大主题——日化、专业及供应线,细分出30个品类,呈献210个领衔品牌。品类虽多但管理有序,以品类细分的展馆实现功能化和个性化展示。每一个展馆内优选出领衔品牌,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将品类与品牌有序融合,让观众能快速"定位"自己的所需所好。展会期间,众多活动轮番上演,让你的行程满满。

潮流阁科技|360化妆品网|潮流阁商城|潮流街|手机版| 360化妆品论坛 ( 粤ICP备05017281号-1 )

GMT+8, 2024-4-28 19:26 , Processed in 0.1763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