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360化妆品论坛--美容化妆品论坛 美容博客 美妆论坛 护肤论坛 返回首页

李传玉的个人空间 http://blog.360xh.com/2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本土化妆品蜕变新生的不二法门:走出本末迷失

热度 1 已有 11148 次阅读 2013-2-26 10:20 |系统分类:品牌.知识角 | 化妆品 , 蜕变新生 , 本末迷失 , 压货 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美妆微博  

——由媒体批评厂家"压货"引发的思考

  所谓本末迷失,即指人们身处本末颠倒的事物中而浑然不觉。本末,为中国古代哲学中表述对应关系的两极定义。"本"原指木之根,"末"为木之梢。后被广泛引申为对事物的本质与表象关系的界定。其中应用于甄别行为逻辑合理与否的表述居多。

  去年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大意是看央视新闻,尽是举国歌舞升平;看网络新闻则遍地怨声载道。意思是我们身处在言不由衷噤若寒蝉的白色恐怖国度里。于是有人质问:"你放出这番言论的地方是在美国吗"?此言极妙。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现象。本末不可倒置,即是指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不能颠倒的。

  类如上述那位借抨击世道以招徕围观的网民在时下社会里比比皆是。这类群体的共同之处在于:自以为用如此"睿智"的洞察力表现愤世是当下精英们普遍的行为做派。事实上他们真正的思想价值与鲁迅当年笔下那位发髻上插根筷子就以为自己是革命党的阿Q别无二致。当今社会最突出的迷惑,是难以界定形形色色的愤世嫉俗是追求文明进步的呐喊,还是失准的民粹情绪宣泄。稍不认真就会陷入非猫非狗本末倒置的尴尬。而深陷其中者若要走出本末迷失的境地,其艰难无异于茧蝶蜕变(多指昆虫由茧变碟的过程。亦称"蝶变"。)。这也是本土化妆品在新周期发展的缩影。无论个人或是集体,坚守本末不迷失无疑是把握有为和有所不为的基本界线。

  那么,本土化妆品产业中存在有哪些迷失本末的现象?

  一、由声讨厂家"压货"说开去

  年前出差的路上,接某G8品牌公司CEO电话,说行业某媒体组织的年会邀请他们上台参加辩论。题目是《压货有没有前途?》。说到此,电话的两头都乐了:还辩什么论啊,瞧这题目的倾向性便知,不是明摆着对厂家作"声讨"嘛?CEO坦言:若不去吧,倒显得咱有点心虚啥的;去了当然就要表态。于是琢磨如何表态比较得体,想听听杂家的意见。

  实话实说,如此针对性鲜明的题目,厂家就是不辩论也有三分的尴尬。人家能有如此态度还真是顾了大局。杂家遂问了一个问题:2012全国客商达成年度计划的地区有多少?答曰:90%以上。以上到多少?接近95%。于是杂家给了八个字的建议:实事求是,正面应对。

  给予"八字建议"的依据是什么?

  ①凡事看结果;②用数据说话。试想,90%以上的地区都完成了指标,所有的出货只能证明厂家的计划是"有谱"的。所谓"压货"从何谈起?其次,把合理的计划"认"成压货,话题的本身也不符合事实。因此无须躲躲闪闪。坦坦荡荡,正面应对。

  该活动在此之前已多为业界知晓。源于会议组织者的努力宣传。宣传推广原本就是媒体自家的优势。加上眼下的微博、微信、QQ群、邮件等大众媒介的借用,有关话题早已在行业内传开。相信大家都会理解:做会议活动,找些吸引眼球的话题亦在情理之中。不然闷闷的一个论坛那是大煞风景的。但是媒体做论坛如何选择"吸引眼球"的话题,是否需要斟酌掂量,或许会有见仁见智的讨论空间。

  纵观当下化妆品行业论坛大多为三类"坛主":即企业办论坛;展会办论坛;行业媒体办论坛。企业办论坛多为订货招商;展会办论坛多为卖展位和吸引人气;行业媒体办论坛为了什么?也无须躲躲闪闪,自然也是为了生意和宣传。然而,后者与前二者之间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杂家对此曾码有多篇拙文与业界讨论。前二者是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做事情从形式到内容可以赤裸裸地叫卖。生意是他们的本分。挂个"论坛"峰会的名头不外乎是个表演的由头。至于演得像不像客商们不会太较真。但行业媒体就不同了。俗话说,媒体是耍笔杆子的,是吃学问饭的。一举一动至少要表现出"弄"学问的味道。说白了,"论"要论出一点学术的意味;"坛"要谈出一点理论价值。这才是媒体的本分所在。也是行业媒体不同于一般商业型企业行为的基本特质。

  由此说,弄学问,是行业媒体的本分。所谓"本分"亦即媒体之本。有道是"万变不离其宗",说得就是不离本。守住本,其它都是末。

  那么行业媒体的"本"应该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杂家以为,至少有三点必须坚守:一是坚守行业媒体舆论方向的正确性;二是坚守行业媒体的产业知识专业性;三是坚守行业媒体的职业行为原则。思考上述三个"坚守",就从论坛辩论《压货是否有前途》说起。

  二、如何认识行业媒体舆论方向的正确性?

  对行业媒体而言,什么样的舆论方向才是正确的?这里首先要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关于行业媒体舆论方向的标准,相信专业的传媒学府和媒体理论专家们应有N多的专业论述和概念定义。但杂家以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不能忽略,那就是:行业媒体的舆论方向是否有益于对产业发展积极能量的弘扬。

  认识"产业发展的积极能量",必然要认识产业发展的主动力在哪里。

  关于化妆品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杂家多次申明观点:新中国成立60多年,鉴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原因,前30年的中国化妆品几乎无产业可言。后30年的新时期里,本土产业虽有大幅度的崛起,但占据中国化妆品主流市场制高点的一直是外资品牌。即便是过往几期的本土一线品牌也不过是人家业绩的零头。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业绩都是来自中国人掏腰包消费的结果。由此在中国自家的市场上,本土品牌的业绩若要追上或超越外资品牌,这个产业使命必然要寄托在本土化妆品制造业群体的身上。由此可见,产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在制造商。不论在中国还是全球,这是常识。

  那么如何看待行业媒体与产业发展动力主体之间的舆论关系?这就涉及到行业媒体维护什么、弘扬什么和针砭什么的舆论原则。这个原则,无疑是方向。

  以声讨"压货"为例,众所周知,业绩规模偏小的制造商企业挨不着。没他们什么事儿。参与辩论的几位所谓"反方"嘉宾的发言,已经得到了印证:能够有资格压货的多是一线品牌。二三线品牌会有部分仿效,相对勉强。三四流以下的品牌即便想"压"也没有能力去实施。更低层次规模的品牌就不在话下了。因此无论论坛策划者的主观意愿和创意动机如何,声讨"压货"的对象事实上全部聚焦在本土一线品牌的身上。

  那么声讨一线品牌"压货",是否就意味着舆论方向出现了偏差?

  如上所述,看一个产业的发展主动力,看制造商。那么能够彰显制造商群体积极能量的具体作为体现在哪里?显然体现在一线品牌的企业阵营。且不论当下和过往的一线品牌企业对本土化妆品产业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但是在与外资品牌的市场竞争和角逐上,他们是站在第一线的。不论他们在主观动机上是否具备相应的境界,现实赋予了他们要责无旁贷地站在第一线。要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无论是哪一期的一线二线乃至三线品牌群体,谁进入这个圈子谁都要把这个使命扛在肩上。这项使命在当下的具体体现,就是引领本土品牌的业绩增长。无论你承认与否,一线品牌企业是对本土产业贡献业绩的优质企业群体。

  因而毋庸置疑,一线品牌阵营的业绩增长动态是本土化妆品产业发展的风云瞭望台。而关注产业增长应是行业媒体舆论的不二方向。换言之,行业媒体对优质企业群体的关注和关怀也是责无旁贷的。无论对企业个体还是对产业整体环境,不能增长,都是扯淡。由此可见,以声讨一线品牌作为媒体论坛博取眼球的焦点,至少显现出行业媒体在维护什么、弘扬什么和针砭什么的问题上,秉持着怎样的媒体舆论方向。

  在此需要申明的是:作此分析并非杂家要为一线品牌在市场经营中的一些尚不规范的行为做什么辩护。眼前的问题是:所谓"压货"现象是不是有碍本土化妆品整体产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这应是问题透析的焦点。

  一线品牌的所谓"压货"现象是否有碍于整体产业的发展?

  我们不妨随时随机地观察行业的常态:在业界的任何场合里(下市场、逛展会或业界聚会),每每邂逅商家朋友,你发现他们过往的信息被"刷新"的比率很高。例如"某某品牌我不做了"或者"我新接了某某品牌"。不论是经销商还是零售商,这类"刷新"现象显然是商家的常态。当然也是行业市场的常态。

  至于各商家"刷新"生意的具体原因不是我们要探究的。一句话,生意人有生意的路数。但它所体现的是:构建商业合作,选择是双向性的。通俗地说来,能不能合作,生意人自有判断的尺码。不能合作,什么都不存在。能合作,具体交易的条款和遵循的规则无疑都在能被双方接受的"尺码"之内。这种尺码没有统一的定式和标准。但凡达成合作的必然是达成了共识。因而达成共识是本,交易细则是末。本在先末在后,这也是常识。

  无须赘言,所谓"压货",显然属于厂商之间具体生意层面上的交易细则。是末。双方构建合作共同约定的规则是本。认同规则与否决定合作结果,细节是指引作业过程的注解。本末没有倒置,所谓"压货"显然就不属于一线品牌的方向性问题。企业的方向没有出错,那么行业媒体聚众声而讨之,是不是舆论方向出现了问题?出没出问题暂且不论长短,但不难看出,声讨"压货"的活动策划本身是在舍本逐末。本之不存末将焉附?行业媒体出现这种"抓小放大"无本求末的舆论错位现象,是谁的尴尬?

  三、如何看待行业媒体舆论方向的"错位"?

  如何看待行业媒体舆论方向的"错位",关键要看媒体与产业之间秉持怎样的关系定位。媒体与产业如何定位关系,是决定媒体持有怎样事物观的前提。秉持怎样的事物观,无疑就会决定媒体怎样的舆论方向。

  关于行业媒体与产业群体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常见的说法:一种说,行业媒体与产业的关系就是广告与广告主的关系;另一种说法是,行业媒体是产业发展的资讯平台。在杂家看来,这两种关系应是并存的。行业媒体的舆论方向会否出现"错位",关键在于这两种关系是否失衡。关系往那边偏,自然就决定了媒体舆论的倾向性。也会决定媒体的客观性。更能决定媒体的专业水准如何表现。

  说到媒体的专业水准,行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了解产业技术的基本状况和深谙行业市场的运行规则。这应是行业媒体的专业特质。这种特质决定了行业媒体面对行业内发生的具体现象时会迅速甄别事物的属性并作以归类。例如面对厂家与商家之间的有关矛盾时,认定哪些属于品牌战略范畴,哪些属于具体的生意交易手段,类似的本末关系通常不会倒置。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舍本逐末的声讨一线品牌"压货"现象?是不是行业媒体的专业水准出现了问题?这个答案或许要从活动的本身去寻找。

  相信做策划的行家们能看得出:既然搞辩论,辩论双方的身份至少要相符,起码要贴近。如上说述,能够有资格实施"压货"的厂家大多为一线品牌企业;而对应的商家理应也要是"一线"的商业企业才相应合理。正所谓两军对垒旗鼓相当。而被推荐上台辩论的正反双方代表能够符合"一线"身份条件的比例是多少,台上台下都看得明白。

  怎样的身份才相对符合"对阵"的条件?

  首先,厂家对话的商家身份有一个类别是需要界定的,即:厂家是与经销商(代理商)对话还是与零售商对话?二者的身份不同,各自关注的焦点显然不尽相同,对话的内容自然也会存有差异。具体说来,当下的一线品牌在市场的主流渠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所谓主流渠道即:百货商场,KA卖场和化妆品专营店。而能被业界认定为地区"一线"的商家也多是相辅相成的。说白了,选代理商代表,至少要有上述三大主流渠道的代理业务;选终端零售商家代表,百货商场和KA卖场的商家代表自然不能缺。仅有专营店终端代表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俗话说三可缺一不可缺二。让两个身份不对称的阵营登台对垒,就有些无厘头了。且不说是不是专业水准出了问题,至少在常识上有点说不过去。

  业界周知,随着行业市场的发展,近年来经营化妆品的商家身份出现多元性已呈突出的业态。业界认定"一线"商家多采用"3+3元素"标准。所谓"3+3元素",亦即被营销机构归类的"三合一经销商"和"三栖商家"。"三合一经销商"即:代理的品牌涉足上述所列的百货商场、KA卖场和专营连锁店三大主流渠道;"三栖商家"为:既经营日化线产品也经营美容院产品,还有投资商业终端(日化店、美容院或商圈包场)。加上拥有OEM自有品牌的,"五栖六栖"的商家都有。简而言之,一线对一线,对话才能对称。

  类似不对称的错位现象,是论坛组织者的策划水平出现的问题,还是媒体有意而为之?如果说是策划水平问题,似乎有些牵强。对话双方的身份对不对称,这是小儿科的眼光足以看得见的事实。弱马对强马,一场小杂耍。除了挑逗双方宣泄情绪外,对话的实际意义何而求之?如果说是媒体有意而为之,那么做这样的舆论导向其用意何为?目的又何在呢?

  这里不妨回顾一下该媒体在首届(2011)年会上拿婷美公司的"免费送"进行辩论的案例。业界周知,2011能引起整个行业关注的只有三个看点:鼓噪美妆;围观婷美;蜂拥网购。为首者有些想法没有具体落实,于年初放了声"美妆"的空枪就闪了。空落得行业媒体携好事的"小广播"们奔走相告了一番,到了儿也没见到"美妆"究竟是神马。而对网购蜂拥的,多为擅于投机钻营的无信厂家不顾与商家的合约承诺,通过网购四处冲货。此类企业不屑于有什么想法,见缝就钻便是。三桩事比较之下,唯有婷美的"免费送"是企业自己动了脑子琢磨出来的举措。不外乎是动作大了一些,做法上出乎意料了一些。把个昏昏欲睡的行业市场惊得有些气急败坏。惹得许多安于现状的竞争者抱怨这种玩闹有点"格",动作有点过分,没有按常理出牌。当论坛拿"免费送"作为焦点话题进行所谓辩论时,组织者有没有想过,面对沉闷的2011,整个本土化妆品产业最缺的是什么?

  毫无疑问,缺少的是创新。换言之,不论婷美的"免费送"属不属创新,但它毕竟有想法,也落实了,至少引发了行业的围观,比放空枪的"美妆"有实际作为;比投机钻营的网购有技术含量。婷美"免费送"最具思考的价值在于,搅动行业这潭沉闷的死水,对产业需要创新的启示是现实的触动。行业媒体应意识到关注行业的创新是本,关注人们的"不适"是末。哪怕只是搅动了一下。由此行业媒体在组织讨论时,焦点是针对产业创新的思考还是去附和人们的"不适",态度决定了一切。既甄别了行业媒体的专业水准也是鉴别了媒体舆论的方向准则。

  事实上,在正反两方的所谓"辩论"中,极少有人注意到婷美公司的关注:"行业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是模式守旧的困局"?对此杂家在随后的撰文中公开亮明观点:你若觉得婷美是在抢风头你可以裸奔嘛!在整个行业犯傻的日子里,勇于出来裸奔者都值得鼓掌而不是喝倒彩。否则无异于是本末倒置的起哄。

  论坛主题出现本末倒置,无非有两类情况:一类是行业媒体的运营团队还不够专业;另一类是明知其颠倒而漠然听之任之甚至有意而为之。前者属于内行人断言的不够内行;后者则属于"专业"得过了头成了"精"。类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因此要判断行业媒体舆论方向出现"错位"基于怎样的动机和目的,就需要思考行业媒体面对产业发展应负有怎样的舆论导向义务。

  四、行业媒体应对产业发展负有怎样的舆论导向义务?

  行业媒体应对产业发展负有怎样的舆论导向义务,上面说过,看其面对产业发展积极能量所持的态度。亦即秉持维护什么、弘扬什么和针砭什么的媒体舆论原则。说到维护和弘扬产业发展的积极能量,并非是要谁眯着眼睛去唱赞歌。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进程中相伴而行的有进步自然也有的局限性。毫无疑问,弘扬进步批评局限就是行业媒体负有的舆论导向核心义务。

  弘扬进步,容易做到。聚焦有碍产业发展的企业行为,也容易找到。那么,什么样的批评是正确的?批评的价值如何鉴定?如上分析,首先是本末不能倒置。其次是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直至"灵魂"深处闹革命,应是甄别批评价值的基本准则。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层揭示问题的局限性是对产业健康发展的爱护。反之,你有不弘扬的自由,但你没有倒置的权力。本末不倒置,至少是媒体维护产业发展大局的本分。本末关系倒置,说小了是媒体专业水平的问题,说大了是坚持什么媒体舆论原则的问题。对行业媒体而言,坚持怎样的舆论原则,无疑意味着对产业发展负有怎样的舆论导向义务。

  本土化妆品产业中的一线品牌群体有哪些局限性?

  仍以所谓"压货"话题而言,在此前出街的《盘点2012,吹沙寻金说G8》一文中杂家特别指出:"压货"现象本身并非厂商之间的矛盾焦点。焦点在于本土厂家的诚信行为常常不拘小节。有规矩不守,有承诺变卦等等行为,在一线品牌阵营中屡见不鲜。

  常见的厂方做法类如:用每年变动的销量指标去对应当初签订的格式化合同文本条款。看似有"据"可查和有言在先,实则玩弄的是现在时应用于过去时。例如:三、五年前签订的《代理合同》中条款规定:"连续3个月未完成任务,视为商家单方面终止合同"。某商家几年间年年达成指标。在新年面对继续新增指标稍有异议时,厂家就会感觉不快。这种现象通常情况下是难以通过双方讨论达成共识的。若相持超过三个月商家不回款,厂家多会以替换代理商相威胁。商家若不惧威胁,厂方即会单方解除合同另寻新的代理商。理由多是依据上述《代理合同》中的所谓"3个月"的相关条款。并在清算账务时扣除商家N年前签署《代理合同》时交付的押金(有的名曰"保证金")。这种做法显然是在盗用逻辑上偷换概念的手段进行耍赖。当一些极端的作法遭遇坊间舆论激烈讨伐时,大多厂家会把有失诚信的现象推托到销售团队为完成业绩而出现的个人行。内行人无须费力便可看出,类似的口实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不论真实的原因出自何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本土一线品牌在类似环节上的难守诚信是影响这一优质群体健康发展的普遍局限性。

  《合同法》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方新增合同内容都必须得到双方的同意方能改动。你厂家每年要变动指标,前提就要修改原始合同的文本。但是极少有厂家会如此规范地去做。大多情况下,厂家每年加码指标时都是继续沿用没有修改的《代理合同》,在事实上造成商家对指标的"默认"。一旦出现冲突就拿老合同说事。这种做法本身就涉嫌了法规意义上的违约故意。其性质比格式化合同还恶意。其次,违约不违约先不论,你变动指标人家商家没有和你较真,就应当看到和感受到对方的包容和善意。拿着对方的善意作为勒索对方的绳索,这种"智慧"不仅没有技术含量,相反凸显出小生意人的品行在相应的条件下就会显形。

  对企业而言,诚信是本,其他都是末。所谓诚信,首先应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类似上述隐匿于一线品牌企业中的行为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一些品牌的生意规模上去了,企业的行为品位格局没有相应地同步提升。每当面对利益的十字路口,就难以遏制闯"红灯"的欲望。无须讳言,这种欲望是导致本土一线品牌本末迷失的深层诱因。换言之,在新的发展周期里,本土化妆品产业若要实现突破性增长,企业的行为格局完善品格蜕变是走出迷失的不二路径。

  如上所述,行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洞穿类似的行业市场"游戏"是行业媒体的基本能力。或者说,揭穿这些有违诚信的小把戏并不是难事。行业媒体的舆论应该有何作为,如何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义务,在面对具体现象时如何摆正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为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针对类似现象的扬弃,显然都属于行业媒体应尽的舆论义务本分。需要指出的是,在深层次透析本土一线品牌经营行为局限性的焦点舆论方面,却很少能看到行业媒体的发声。

  有在行业媒体工作的朋友解释:媒体也要吃饭,也要做市场。锋芒太犀利了,没有企业客户捧场媒体也是难以生存的。我们对此解释是充分理解的。但问题的吊诡就在于:既然你声讨了一线品牌"压货",意味着你已经在指名道姓地"犀利"了。既然亮出了锋芒,把式耍得动静挺大,又不去直击要害,好比脱裤子放屁,把人给臭了自己也出了糗。演出这类损人不利己的拧巴的戏码,是否意味着行业媒体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面临着需要蜕变的现实呢?

  需要强调的是,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可否认,正面的影响会促进产业进步,负面的影响会给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误导。那么声讨"压货"对本土产业群体是否会带来误导的效应呢?

  五、声讨"压货"会给本土化妆品产业群体带来怎样的误导?

  众所周知,新时期本土化妆品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足30年,所经历的时间和路程,仅是西方资本主义欧美同行业绩的零头。当下的本土化妆品产业在发展进程中不仅存有各施各样的局限性问题,整体产业结构发展不均依然是突出的现实。所谓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产、供、销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经营格局上的层次不齐。正是这些差异存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企业对行业舆论的接受能力无疑存在着南辕北辙理解。

  以经销商阵营而论,发展步伐快的,既是"三合一代理商"又拥有"三栖商家"的身份;发展步伐慢的,至今还是光棍型代理商。而后者代理的品牌大多游走于三四线品牌甚至市场规模更小的品牌群体中。如上所述,尽管所谓"压货"的话题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干系,但是你若挑起类似心理不平衡的话题来,难免他不能上台尽情地宣泄一番。宣泄一下情绪天塌不下来,但给他们造成的误导或许就是不认真反省自己如何进取,只会看到比自己发展好的对象就愤愤不平。近年来我们这个行业盛行的不思学好不怕比烂的颓废之风,其中不乏这类心态的起哄。加上行业媒体舆论导向的不明就里,一时间就更找不着北了。

  客观而论,新时期本土化妆品产业群体中出现的任何有碍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局限性行为,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这既是经济规律也是历史规律。除了产业群体自身有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净化的过程外,不可忽视的是,媒体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注意到本次年会期间媒体对"化妆品代理商协会"的褒扬。个人拙见,如果说一定要在沉闷的2012找出什么有价值的行业事件,行业里出现的"代理商协会",其意义要远比声讨"压货"的话题更有价值。价值在哪里?首先是该协会的核心宗旨为倡导行业秩序。主张健康的商业合作规则。用构建区域市场商业合作秩序来促进厂商诚信规范化。其次该协会是非图利性的地区商业联盟。这在当下要么无利不起早要么玩弄哗众取宠的行业环境里,是难能可贵的。换言之,企业群体能自发地、非牟利性地开展倡导行业秩序,主张遵循规则,推动诚信守则等健康的产业环境秩序建设,正是行业媒体应该大力推崇的正确的舆论方向。更是行业媒体负有的舆论导向义务。

  倘若我们真正关心本土化妆品产业的发展,深层此地揭示哪些现象有碍于当下本土产业业绩增长的行为弊端应是行业舆论的责任。正如一线品牌的压货或押金现象,表面看去是合作双方合作的条件不公,实则根源在于中国传统的"客大欺店店大欺客"生意宿命作祟。这种宿命现象不仅表现在一线品牌的强势,也反映出大多商家约定俗成的"认命"。恃强凌弱命该如此。其次,一线品牌安于做"庄家"的地位,不愿淘汰以"庄家"为中心的交易游戏,从辩证的角度上着眼,它折射出的恰恰也是本土一线品牌的危机所在。危机表现在一线品牌在寻求业绩增长的途径上已显现出缺乏更有增长力的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只会啃这一根老甘蔗。事实上在他们不愿割舍这种逐渐老化的游戏同时,也咬牙放弃了行业市场上很多优质的销售网络。因为对方不吃他什么押金压货的那一"壶",自己又不愿意放下身段。由此许多优质的销售网络就开了天窗。更关键的是,一旦有新的市场营销模式出现,瘫痪现有的出牌游戏和终结现有的"庄家"地位常常就在顷刻之间。

  决非是唱高调,正确的舆论方向是行业媒体对产业负责的本质义务。所谓"本质",首先是正。正气,正义,应是媒体秉持的舆论态度。能不能做得到秉正,是能力问题;愿不愿意做到持正,那或许就是企图的问题了。坊间对媒体"批评"企业的声音也常有另一种解读,叫"敲山震虎"。说穿了,就是通过不时的敲打企业的"脑壳"让他们拨些广告计划来堵一堵媒体的嘴巴。对此类说法杂家不予置评。在杂家看来,即便有也无非是生意上的手段而已。无须大惊小怪。要说的是,就是"敲",也须瞄准了对象。必须认定的现实是:但凡进入规模运营的一线品牌,品牌传播的平台趋于上线媒体是不二选择的走向。这也是规律。同时也必须认定:行业媒体的主要作用是业内招商推广。对完成了招商任务走出招商期的企业,你就是把他的脑壳"敲"出个窟窿来,恐怕也难以震出"肥老虎"来应酬你。这是现实。

  客观而论,媒体也要做市场。在经营运作上也是企业行为。对具体事物出现选择性的态度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撇开媒体需要利益经营的现实性之外,秉持应有的媒体宗旨是不可或缺的。对行业媒体而言,任何选择性的媒体态度都不能以挫伤产业发展的积极能量为代价。

  综上分析,声讨"压货"和"免费送"为什么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它让我们想到了媒体工作者常说的行话,叫:抓点。这个"点"应有两层意思,一是抓住当前的热点,二是抓住问题的焦点。在杂家看来,如果不能把维护产业发展的积极能量作为己任,出现舆论方向漂移就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抓"点"不能忽略了抓本。抓不住本,不论抓热点还是抓焦点恐怕都不容易抓住。因此守本是纲,纲举目张。

  基督教中"迷途的羔羊"和佛教中的"无明"告诫人们:迷失是万惑之源,而迷失本末则是万源之惑。就本土化妆品产业发展而论,行业媒体与产业群体之间是手心手背的关系,产业得以蓬勃发展,行业媒体的平台更广阔。在产业领域内,实现蜕变性发展不仅仅是企业群体的事情,与产业相关的所有环节都应该深刻反省。

  在新的一年里,杂家寄语行业内各家媒体:努力做好中国化妆品事业的宣传队,播种机,擎旗手。共同发展,携手进步。

  本文刊载于《洗涤化妆品周报》、《新浪财经》、《中国化妆品》、《中国美妆》等多家纸媒,多家网络媒体转载。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换一个
匿名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闭

温馨提示

第十九届中国美容博览完满落幕
第十九届中国美容博览完满落幕
第19届博览会延续上一届三大主题——日化、专业及供应线,细分出30个品类,呈献210个领衔品牌。品类虽多但管理有序,以品类细分的展馆实现功能化和个性化展示。每一个展馆内优选出领衔品牌,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将品类与品牌有序融合,让观众能快速"定位"自己的所需所好。展会期间,众多活动轮番上演,让你的行程满满。

潮流阁科技|360化妆品网|潮流阁商城|潮流街|手机版| 360化妆品论坛 ( 粤ICP备05017281号-1 )

GMT+8, 2024-5-3 08:04 , Processed in 0.0204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