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商务中心  请 登录   免费注册

lcyvip01

女     -

个性签名:该用户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投资化妆品产业:外行业老板为何屡遭“百慕大”(上)

已有 10796 次阅读 2010-9-18 15:30 |系统分类:产品晒货 | 化妆品 , , , , 腾讯微博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美妆微博  

马克思有句名言:资本家为了10%的利润不惜冒险上断头台。

 

据有关方面统计,近20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消费规模,平均每年以100%-200%的速度高速递增。强劲的市场消费引力,引得各类投资者义无反顾的涌进这个行业。统计显示,在每年涉足的外行业兵团投资群体(以下简称外行兵团)中,以地产业、酒业、药业、保健品业、以及广告业者居多。然而,近五年来的行业数据反映,在外行兵团投资的化妆品企业板块中,(除开极少数药企涉足洗涤日用品外,严格意义上不是化妆品)能够获得预期回报的公司实在乏善可陈,行业表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大多企业在饱受惨重损失之后,(有的甚至尚未走出创业期)便壮志未酬身先死,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出。

 

是什么原因导致外行兵团在投资(化妆品产业)的道路上,屡遭百慕大

 

研究发现,纵观外行兵团的出路径,以及所遭遇不同类型的荆州之难,发现有五道夺命坎将他们悉数砍于马下;而其中的每一道坎儿都足以让他们折戟沉沙,抱憾而归。

 

第一道坎——立项时,轻信利好资讯

大凡投资,无不从立项开始。而确立对投资项目的认可,又无不需要可行性资讯作为决策依据。毋庸置疑,促使投资决策形成的重要因素,自然是各种利好的资讯被认可。而在化妆品行业中,诱惑投资人心动的利好资讯通常有以下几类:

 

(一)化妆品产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

 

通常听到的说法是,化妆品成本低,利润高,3元钱的成本能卖300元;其次是投资规模小,十万八万就可以起家;(就算亏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可谓攻防自如)更诱人的是操作秘诀:先粘上一个知名化妆品品牌影子(找名牌瓶子;仿名牌名字;看名牌样子;抄名牌文字),通过OEM加工,将所用包材和原料尽量讲究(货卖一张皮);所谓化妆品,都是这样轻轻松松上市的。

 

(二)品牌营销就是无厘头炒作:

 

至于推广宣传,可以极尽所能地忽悠。产品包装上可以煞有其事地注明源自法国。或注册公司时玩弄一个假洋鬼子的噱头;如:SK-N(香港、法国、X国)有限公司。(要不就是神奇的科学秘方——反正不是西方就是东方)然后指天指地的宣称,这绝对是总部在××国家的正的授权品牌——保准能到钱;

 

秘诀是:把资料的比真的还真;产品介绍时,表情要演的比真的还象。

 

(三)只要宣扬企业有实力打广告,就能招到商。圈到钱:

 

找个三流明星作代言,产品面市后,同步让上线(中央电视台)广告进行闪回式播放,然后采用地盘换代理政策换回款的手段,满世界开招商会——很容易到第一桶金。

 

由此,产品入市大多是这样闪亮登场的:

 

1)在没有相对成熟的样板市场前提下——盲目开会招商;(大多开成了独角戏

 

2)在没有一定数量的区域经销商状况下——地盘换客户合作,换首批订货业绩;

 

3)在没有明确的渠道策略指引下——产品在区域放羊式任其流浪;

 

4)在没有一定比例的终端网点条件下——上线(如:中央电视台)媒体广告投入;

 

直至将连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的玩意儿推上了市场后,(一般不出半年)才发现一切皆如非驴非马,无人喝彩。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理所当然。

 

当投资人发现,花了几千万的广告费为什么都说没看见时,才知道原来投广告还需要了解GRP是怎么回事;当发现不论是地盘还是政策所换来第一次订单之后,为什么第二单补货遥遥无期?才发现当初几乎所有的谋士们都没有告诉他,这种套路,在当今化妆品行业内,有一千家公司在使用。——并且早已老掉牙了。

 

此时回首观望,大几千万的银子早已飞出了口袋。

 

第二道坎——操作时,脚当脑袋用

有钱还得有人。尤其是对跨行业投资的老板们而言,化妆品圈子里的人力资源,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过当家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栽下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然而,不曾料到,恰恰是这些人,铸成了企业开发进程中的第二道坎。

 

1销售策略不成系统:由于招募来的职业经理人,大多会将其原服务企业的套路搬过来。由此率先发生冲突的是关于市场销售策略的异议。张三说省代好,而李四则坚持市代务实。此时的老板却不知哪位爱卿所言极是。最后自然谁说得好听,就先听谁的。然而,忽视了每个企业的DNA各不相同的现实,便出现了吃牛肉长不出犄角,吃鸡肉长不出冠子的局面。于是引得反对派乘势反击。但是经过时间和结果验证,反对派的主张也是漏洞百出,自然又一轮叫阵重复演绎。

 

由此衍生出来的结果是,这边争得热闹,而那边的销售策略依然不明就里,市场依然在犯。在几次尝试落败后,大多老板落下了好坏不分,是非不明,多猜多疑、举棋不定的毛病。闹得企业整天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

 

2渠道策略不成系统:人云亦云,东施效颦。如:传说三级市场好做,就一头扎了进去。但是,化妆品行业中流传的三级市场,指的是以专营店网络为主要作业机制的终端销售渠道。然而,外行兵团们拿着地盘换代理政策换回款的把戏去玩三级市场,竟然不知自己是套上长袍马褂去逛网吧,可笑有可怜。而致命的要害是,总是拿着成功企业过去时的故事来演绎企业现在时的节目,学一招死一招。

 

3团队素质不成系统:挖人才时不分将帅。只要来自目标企业,都是总监以上职位礼贤下士。随后总监们带着各自的兄弟帮,跑马圈地,各显神通,结果各类费用造下一大堆,销售局面却迟迟没有打开。精英们眼看能耐要现原形,于是就拼命卖地盘换业绩。35千给个市代,35万就给一个省代。(下一次翻单管他何年何月)更重要的是,由于各位经理们来自的门派不同,于是业绩未动,内斗先行。为了表现自己,能有多激进就多激进。(反正老板一时半会儿还不具备甄别是非的能力)所谓的团队实际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表演舞台。

 

当投资人发现,为什么化妆品招商会开成了独角戏?为什么此三级市场而非彼三级市场?为什么政策换回款无人上钩?似乎隐隐约约明白了一点:说到底,招商会开得烂,是厂家的营销策略烂;渠道策略不知所云,是企业的营销班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总而言之,拿着市场当傻子,自己已傻到了不可理喻。

 

客观的说,团队中无论来自那个门派的柬言,大多都是善意的,都希望将原门派中最精华的部分贡献给企业。然而对于企业的当家人而言,缺乏对各种主张的甄别能力,是导致所投资的产业在创业期不断忽左忽右,演绎成脚指挥脑袋的根源所在。

 

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人才与团队的关系上,一水儿的国际巨星组建起来的球队,未必就能赢球。关键在教练。尤其对一个新投资企业的创业期而言,是自上而下的执行策略,还是自下而上的脚指挥脑袋,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运作格局。但在一个外行投资人的产业环境内,发生这种本末倒置的错位现象,却是特有的、也是常见现象。

 

几番折腾之后,再回顾来路,发现市场早已做成了一锅夹生饭。

 

第三道坎——策划时,遭遇小半仙

小半仙儿,指的是类如无所不能的广告策划,或者是营销咨询类的大师们。所谓的无所不能表现在:——半小时前,他们能在13楼的手机公司里大谈品牌蓝海战略,半小时后,又能去15楼的卫生巾企业布阵新产品功能的营销绝招儿。这类大师亮出的名片大多是中国十大×××”的头衔,在与企业讨论市场策略时所运用的手段不是顺杆儿爬,就是套用克隆方案。一张膏药人人贴,忽悠了人家的腰包还骂人家是傻冒儿。在外行业老板投资的企业中,撞上这类主儿的概率非常之多。

 

笔者曾参加某药业企业的市场会,有幸领略了为该企业化妆品’“全案策划的大师风采。在一番关于药妆蓝海战略的摇唇鼓舌之后,象触了电一般地发功起来:什么是蓝海?我们是药妆企业第一家,这就是蓝海!请诸位记住我的预言,如果同仁堂哪天挺进化妆品行业,这里将是一片血的海洋!

这话能让人晕死过去1000次。——5年前,同仁堂旗下的化妆品就早已入市。上帝都笑了。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看出你是外行,就如相声中说的——那就好办了。小半仙儿们的智慧在于他能看出外行兵团的优势:

 

1)主体产业拥有一定容量的富余资金——有钱;

 

2)或者主体产业为了上市而增加产业实体数量和业绩规模——急功近利;

 

3)或者主体产业出现前景危机,准备产业转向——寻找新的淘金机会;

 

4)或者生产工艺或者商品属性相近的行业(如:快速消费品)——资源利用;

 

等等。无论投资人属于上述情况的哪一类背景,他们都具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共性——有钱。有钱就有诱惑!这些误打误撞撞到嘴边的羔羊,无疑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由此,小半仙儿作法的路径大多如下:

 

A、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大规模的支出;

 

B、超卓越的策略大师——超卓越的费用;

 

C、超顶尖的创意大师——超顶尖的买单;

 

D、大手笔的摄制制作——大手笔的钞票;

 

E、最高效的媒体时段——最高效的汇款。

 

明眼人会发现,小半仙儿们的路径都有一个规律——无论用怎样的形式开场,最终都会一溜斜歪地奔了广告而去。这种殊途同归的规律,当局者却极少有人觉察。

当投资人醒过神来时,至少几千万早已飞出了腰包。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换一个
匿名  登录 | 立即注册